IF 29: 研究通过MASH模型揭示脂肪性肝炎治疗新机制,集萃药康直播讲解回顾
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(metabolic dysfunction-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,MASH,原称为NASH)是一种与代谢紊乱相关的肝脏疾病。2024年8月,北京大学团队在肝病领域顶刊Journal of Hepatology 在线发表最新研究,研究者利用临床前MASH疾病模型,评估新兴药物对MASH模型的影响,进而揭示了HSK31679(临床试验药物)改善MASH的新机制——抑制肠道微生物鞘脂的单糖基化。为MASH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[1]。
近20年来,MASLD和MASH一直是疾病药物研发热点。建立或选择合适且高效的临床前MASLD/MASH动物模型,不仅帮助理解疾病机制和治疗靶点开发,更有助于潜在疗法的临床前试验。然而,目前常用的动物模型存在一定局限性,如化学物质诱导模型虽造模时间短,通常具有肝毒性,动物死亡率较高;基因修饰模型成本较高,且后期需要饮食或药物诱导;饮食诱导模型耗时较长。因此,如何建立一个耗时较短、符合 MASLD/MASH纤维化等特征的小鼠模型?新型MASH模型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?
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MASH模型与疾病研究应用,2024年12月10日14:00,集萃药康举办了主题为「脂肪性肝病临床前模型与应用解析」的线上直播,特邀领域内专业学者,围绕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、临床前模型、研究应用与案例分享等,逐一全面讲解。以下是相关内容。
一、脂肪性肝病临床前模型汇总
MASH主要病理特征为脂质过度积累(脂肪变性)、免疫细胞浸润(炎症)和肝星状细胞活化引起的纤维化。目前已有一系列模型模拟疾病特征,用于疾病研究。
基因编辑模型
靶向代谢相关基因或表达损害肝脏细胞的蛋白。如Alms1突变的 Foz/Foz小鼠、MUP-uPA小鼠、Ldlr ko小鼠、Mc4r KO小鼠等。其中 MUP-uPA结合高糖高脂饮食,在模拟人MASH和HCC疾病中效果最优。
2. 化学药物或饮食诱导模型
模拟环境、饮食变化等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。如GAN饮食诱导模型,通过饲喂高糖高脂高胆固醇饲料;甲硫氨酸和胆碱缺乏饮食,通过引起肝脏脂类的输出障碍从而驱动肝损伤。化学诱导模型中常见的化学药物包括四氯化碳(CCL4)、硫代乙酰胺(TAA)和链脲菌素(STZ)等。
3. 人源化小鼠模型
通过异种移植人原代细胞至免疫缺陷小鼠中来实现。目前有报道的人源化小鼠模型有 uPA-SCID、FRG、TK-NOG、AFC8 和URG小鼠模型。
二、MASH新模型临床前应用
1. 通过模拟MASH疾病进程,探究环境、遗传和基因等因素诱导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。
2. 基于MASH动物模型,发现疾病治疗新型药物靶点,鉴定生物标志物等。
3. 基于其在表征人类疾病进程中的优势,可用于临床前药物评估和治疗方式评价。